
槍桿子里面出政權”,在中國近代革命中,蘇聯曾多次扮演武器提供者的角色。
支援國民黨
從1917年發(fā)動護法運動到1920年代初期,國民黨領袖孫中山經過多次失敗后,決定建立自己的黨軍,第一步是創(chuàng)建黃埔軍校,但軍校創(chuàng)辦初期,武器奇缺,只有粵造七九毛瑟槍30支,多虧蘇聯及時運來軍火,黃埔軍校才得以站穩(wěn)腳跟。軍校首任教育長王柏齡在《黃埔軍校創(chuàng)始之回憶》提到:“第一批蘇聯軍火就有長槍八千支,小手槍十支。八千支俄式步槍均配有刺刀,每槍有五百發(fā)子彈。學員們個個歡天喜地,說:‘今后我們不愁了,革命有本錢了?!?/p>
除援助黃埔軍校之外,蘇聯還向廣東革命政府多次提供軍火援助,計有步槍51000支,子彈57400萬發(fā),機槍1090挺,這些武器無疑使國共合作期間的廣東政府如虎添翼。
黃埔建校之初,蘇聯就向廣州方面派出一批軍事教官,最多時達到30多人。兩次東征及1926年的國民革命軍北伐,蘇聯顧問和武器都發(fā)揮了重要作用。與此同時,北方馮玉祥國民軍也從蘇聯方面獲得軍火及其他援助,假如沒有這些援助,馮玉祥所部恐怕會在1926年便被張作霖、吳佩孚聯合剿殺。
從這個角度而言,蘇聯的支援在客觀上推進了中國的統(tǒng)一。
對中共的軍火援助
1927年國共合作徹底破裂后,蘇聯即轉而向中共提供大筆軍火。對中共的軍火援助有據可查的至少有三次。
第一次是1927年,中共控制的武裝在南昌舉行起義后,蘇聯共產黨(布)中央政治局立即決定撥出1.5萬支步槍,1000萬發(fā)子彈,30挺機關槍和4門山炮,2000發(fā)炮彈,緊急派船海運到廣州附近援助在南昌起義的中共軍隊。
南昌起義后部隊千里迢迢開往廣東,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為了接收這批軍火。然而,由于途中遭遇國民黨軍隊的剿殺,起義軍終究沒能控制海口,也不曾接收到這筆寶貴的軍火。
第二次是1936年10月,徐向前、陳昌浩奉中央命令,率西路軍遠征河西,戰(zhàn)役目標是要打通國際交通線,以便接收蘇聯已運到新疆附近的大批軍火。
1936年12月8日,陳云、滕代遠從莫斯科前往阿拉木圖,在靠近新疆的霍爾果斯,他們親眼看到了蘇聯當局準備提供給西路軍的坦克、大炮與其他武器、彈藥。遺憾的是,由于途中遭遇西北馬家軍的圍攻,人生地不熟的西路軍未能打出河西即已損失殆盡,他們和南昌起義的部隊一樣,都沒能真正接收到蘇聯方面提供的軍火。
第三次是1945年8月,蘇聯對日宣戰(zhàn),蘇聯紅軍進入東北后,從關東軍手里繳獲了足以武裝百萬大軍的武器彈藥。由于遠在西南的國民政府鞭長莫及,華北地區(qū)的中共武裝捷足先登,得到了這筆數目可觀的武器,東北人民解放軍也因此才有出關11萬,入關100萬的飛速發(fā)展。
赫魯曉夫在回憶錄里寫道:“由于日本戰(zhàn)敗,其關東軍放下武器,留給我們一大批戰(zhàn)利品。大部分戰(zhàn)利品,特別是作戰(zhàn)裝備,都移交給中國共產黨人了。關于這類武器,我們與盟國有協議在先,即我們無權把它們交給中國境內各個交戰(zhàn)集團的任一方。因此在向毛澤東移交這些武器時不要造成一種印象,似乎我們在違背自己的承諾。于是我們就把武器運到了一個什么地方,而中共的人則把它‘偷’走,用以武裝自己的軍隊。那時他們已經建立了一支很大的用繳獲的日本武器裝備起來的隊伍?!?/p>
赫魯曉夫并非當事人,但他所描述的過程基本還是符合實際的,關于這筆武器的具體數字,中蘇各執(zhí)一詞,但這筆武器足以裝備數十萬軍隊,彼此都還是認賬的。
蘇聯在東北地區(qū)提供的軍火,不僅武裝了數十萬東北人民解放軍,保障人民解放軍擊敗了國民黨在東北的軍隊,于1948年11月即解放東北全境,而且通過海路、陸路,輸送給華東與晉冀魯豫的解放軍,使關內解放軍越戰(zhàn)越勇,終于在1947年轉入反攻,1948年在戰(zhàn)略決戰(zhàn)中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。(作者:董寅生)
安平尚玖絲網制品有限公司
電話:13785858949,18331835471
郵箱:[email protected]
網址:h3386.cn
主營:道路護欄,京式道路護欄,市政護欄,馬欄,小區(qū)鋅鋼護欄,移動護欄,框架護欄,鋅鋼護欄,鋅鋼柵欄,隔離柵以及球場圍網等護欄網產品
